从食品药品检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到基因检测预防遗传疾病,再到环保检测守护蓝天碧水,检验检测行业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8个高技术服务业之一,早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日,记者跟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走进湖南长沙,探访当地快速崛起的检验检测产业聚集区。力争2020年实现目标产值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中部检验检测行业迈上千亿元台阶,长沙打造“中部检测之都”的底气由何而来?
全产业链发展凸显集聚效应
北倚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靠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靳江河、玉赤河等水系串联成“生态绿肺”,科教资源充裕……位于长沙市西北的岳麓科技产业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实际上,2002年成立的园区前身,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镇级开发区。十多年时间里,通过“瞄准”检验检测专业园区的方向发力,园区得以成为中国第十三个、中部首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跻身“国家队”行列。
“工业废水流经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通过加入各种试剂,达到除重金属、降硬度、调PH值的效果……经过多个流程后,废水甚至可以喝。”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内,长沙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荣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废水处理技术已应用于中国150多家企业,实现年减排与回用废水近2亿吨,减排重金属200多吨。
不止如此,成立9年来,这家湖南本土企业已形成了集检测、研发、咨询、制造、工程、投融资为一体的完整环保产业链。
这只是岳麓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新型检验检测产业链体系的一个缩影。“上游企业从事设备研发制造,中游企业负责检测认证,下游企业提供治理方案等配套服务”的模式令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目前,园区已入驻检验检测企业机构93家,获得检测资格认定(CMA)的企业47家。2017年,产业园实现检验检测产业链产值40亿元,其中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产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28%。
雄厚科研实力开创行业新气象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家企业可能短短几个月就要发出数十万份检测报告。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驾驭?园区企业湖南中大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互联网+检测”上发力,自主研发出集检测、分析、预警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
在云平台监控室里,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检测数据,一旦有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发送预警信息到客户手机。该平台当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铁路交通、水利和市政等领域,包括长沙地铁二号线实时检测等项目。
2004年,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尹小波创办了中大检测。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年营业额的15%,下一步计划进军传感器、智能化检测仪器等实体产业。
岳麓科技产业园周边,集聚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近20万科创人才,为本就自带高科技“基因”的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不断注入动能。
如今,园区已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7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个,何继善、邱定蕃、黄伯云、程京等4名两院院士相继入园创办或领办企业。
政策加服务描绘“检测之都”蓝图
2016年,长沙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产业发展。
为彻底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园区建立了500平方米的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全面承接市、区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在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园区还开辟“直通车”,协助入驻企业获准CMA等资质认定。
此外,园区梳理出长沙市500余家检测企业、机构的相关情况,对机构类型、分布领域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完成长沙市检测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编制工作。
目前,岳麓科技产业园共有从业人员4200余名,固定资产约60亿元,囊括了建筑工程、生物医疗、食品药品、环境质量、机械设备、汽车检测等多个检测领域,服务范围覆盖中部、辐射全球。2017年,逾30家入驻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万元。
长沙岳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到2020年,产业园将建设5个以上国家级检测中心,集聚检验检测认证企业300家以上,形成百亿元产业集群,带动中部检验检测行业迈上千亿元台阶,彰显“中部检测之都”的迷人魅力。(完)